要写一篇关于<荆棘鸟>的英语毕业论文,哪里与关于这部小说的较多评论,可以做一下参考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5 21:30:25

在阅读速度20几万字/天的时候,《荆棘鸟》我读了一个月。不是她艰涩,而是舍不得,舍不得那么快就翻到最后一页,是害怕--害怕读完之后,很长一段时间的失落。

  读中文系是挺惭愧的一件事,高中不爱读“世界名著”,换言之,就是中文非其母语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,虽然让我读的也不是他的母语文字,但就这么翻译过来翻译过去的一折腾,我觉得就丢掉了语言最美丽的那部分。遂名正言顺般地将“外国小说名著”束之高阁。

  翻开《荆棘鸟》,扉页上的那段文字打破了我--只有汉字是最富韵律的文字--的观念!虽然我看见的依然是方块字,虽然它出于一个译著水平极高的作家,但学过语言的人都明白,翻译是锦上添花,不是无中生有,没有原文如此的精彩,一定不会出现我们看到的万语千言。

  同样表达对译者最深切的崇敬!书是作家的孩子,对于原著是,对于译著依然是。曾胡是我欣赏的翻译家之一,对于英文的把握,对于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,对于中文的熟稔,使得《荆棘鸟》有如鲲鹏展翅。

  在此收录译者对作品的留言,字里行间可见功夫!

  荆棘鸟 译余剩语

  吁噫嘻伤哉!此书译成付梓,竟几历十载,诚始料所未及耳。白驹过隙,韶光易逝,斯验矣;此其可伤者一。杀青之初,即投诸某社,答曰:“可”,谓不余欺!然则一延再宕,终至泥牛入海,其间幽深曲折,言之鼻酸,余雅不欲披陈沥数;此其可伤者二。有此二伤,夫复何言!所幸者,赖李君文合鼎力赞襄,遂使五十万言汗浆之劳,得酬世人,此余所以铭于五内者也,第樗栎之文,非敢拟于杨意韩荆之赏,惟余心感焉。

  盖译事之难首推信,不信则愈雅愈荒唐。余观夫迩来译作,强作解人者易可胜数。子曰:“不如为不知”,然不知者惟以弥缝译文为能事,窈窕之章,阅之悦焉,而我囗诸原作,竟满纸荒唐言!此时下舌人之大病耳。余弄兹道有年矣,胼胝而作,虽匪敢自誉信笔,然临事而惧,拳拳此心,宁有稍懈。质之同道中人,冀其勉哉。

  陈亦君者,余老友也。畴昔携手,囗译哈代氏之《远离尘嚣》等作品五部,而此书之前十万言,亦经其斧削,谨此注明。人生睽离,有跬步霄壤者,有天涯比邻者;今陈君远之香港,谋面几稀,然忆昔清夜奋笔,共耕译田,砥砺琢磨,衣带同宽,此